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浅说故城县的五个“黄村”的来历

    信息发布者:点燃希望
    2017-04-23 11:12:23    来源: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   转载

    后里老


    浅说故城县五个“黄村”的来历

    t01adf1c12425f8a1c6[2].jpg


      故城县县城北约8公里处,有贾黄村、秘(故城人读bei,去声)黄村、师黄村、陆黄村、前黄村5个村庄,老百姓统称为“五黄村”。   既是“黄村”,可又在前面加个姓氏(前黄村除外),这是怎么回事呢?笔者查证了一些资料,觉得“五黄村”大有来头。   从《故城县地名资料》来看,贾黄村立村最早,“明正统年间,村中贾姓出一翰林,遂改名贾黄村”。从《故城县志》分析,陆黄村立村最晚,光绪十一年版故城县志上尚无陆黄村这个村名。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故城县地名资料》中对有些村庄的历史或来历记述也有不少错误之处,不可全信。例如贾黄村村名的来历与事实即有明显出入。笔者查阅了故城县志,明正统年间故城县根本就没有人做过翰林,更没有贾姓人中过举人、进士,因此说贾黄村因“明正统年间贾姓出过一翰林”而得名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同时,笔者还发现,故城贾氏在明朝时并不显赫,只是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和万历二十二年出过两个举人,其中一人仅任过山东某县的知县。贾氏一族的兴起是在清朝,从顺治元年开始至咸丰八年有8人考中举人、2人考中进士,其中道光十二年壬辰科进士贾臻曾任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安徽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当为当地贾氏家族所任最高官职。   从故城县志中,倒是发现了一名叫贾润的明朝诸生(明清时经考试入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或与贾黄村有某些关联。   贾润,字若水,明诸生,一生没有做过官。贾润赋性慷慨,为人直爽,乐善好施,说话做事特别重信用,一诺千金。他曾经“出金千数百,助修学庙及孤老院、立义冢”,让孩子们能读上书,使那些贫困无着的穷苦百姓生有安置之所,死有葬身之地。康熙甲子年,故城县闹灾荒,人民不堪重负,贾润代缴故城县丁银八百两,减除百姓负担。己巳年再遭大灾,贾润“除捐资首襄赈务外,又独赈三日,全活千人”。晚年,贾润“潜心理学,日以‘学吃亏’三字谆训子孙”。他从仇沧柱处得到一册黄宗羲撰写的《明儒学案》稿本,喜出望外,再三研读,一边读一边赞叹:“此明室数百年学脉也,可听之埋没乎?”于是亲手点勘校正,并为之作序。不久,贾润亡故,其子贾醇庵继承其父遗志,于康熙三十二年刻板付梓,史称紫筠斋本,比原来乾隆四年的二老阁刻本从次序上做了较大改动。   黄宗羲(1610-1695年)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和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他学问极其渊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汉族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一共62卷,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   为贾润提供《明儒学案》稿本的仇沧柱原名仇兆鳌,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学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举进士,曾出任礼部右侍郎一职。他看到贾润《明儒学案》的刻本后十分高兴,亲自为其作序,对贾润大加褒赞:“是书成于南雷,刊布于北地,方可见道德之感人,不介以孚,而贾君若水之好学崇儒,真千里有同心夫!”真是在千里之外找到了知己啊!   贾润的善行得到群众的爱戴。贾润享年77岁,“卒之日,环庭而哭者,日千余人。士民感其德,被乡里合词吁请崇祀乡贤”。为纪念这位乡贤,人们把他居住的村庄唤作“贾黄村”。之后,本是五大院村秘(音bei,去声)家佃户庄的秘家院以及附近几个村庄也慕名分别改叫秘黄村、师黄村、陆黄村和前黄村。这就是“五黄村”的由来。
    图片来自网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